镀铝膜转移机理探讨 - Labthink兰光摩擦系数单品网站

首页 > 文献 > 镀铝膜转移机理探讨

镀铝膜转移机理探讨

2020年8月11日 发表评论 阅读评论

在实际应用中,不少包装膜使用厂家对镀铝膜符合产品提出镀铝层不可转移或时对剥离强度(如剥离试验机)提出较高的要求。

理论上讲,镀铝层与镀铝基材间不是密不可分的,剥离时,如镀铝层与其他基材间的黏接轻度大于镀铝层的附着力时,就会发生镀铝层转移现象。

某知名基材厂采用EAA热封的方法检测镀铝层的附着力数据,其结果为:增强型VMPET,4.83N/15mm(Max);普通型VMPET,1.71N/15mm(Max)。

而在实际生产当中,没有一家软包装材料加工企业所加工的镀铝膜符合薄膜能够达到上述结果。

当使用普通型镀铝膜和普通型聚氨酯胶黏剂生产时,镀铝层容易发生转移。下面在这种使用情况下,探讨镀铝层转移的相关问题。

镀铝膜的影响

虽然都是普通镀铝膜,因各镀铝厂家的镀铝设备、基材、工艺等的不同,生产的镀铝膜附着力不同,所以要加强对镀铝膜的进厂检验和选择。

镀铝层的厚度也影响符合强度。“镀铝层越厚,脆性增大,铝层与镀铝基膜的膨胀系数差值越大,与其它基材复合后复合强度月底,越容易造成铝层转移。”

胶黏剂的影响

粘合的作用:可靠粘结、抵抗破坏、传递应力。粘合的目的是使机械功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由于胶黏剂的引入,并且由于胶黏剂本身形成了一个薄的本体相层,这就使得机械功变成从一个物体传递到胶黏剂层,然后再从胶黏剂层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整个粘合体系包括了三个本体相和两个界面(注:以两层的复合薄膜为例)。

刚下机的镀铝膜复合产品初期剥离强度较好,但是熟化后剥离强度下降,镀铝层也转移了。初期剥离时,还没形成可靠的粘结(胶层未完全固化),剥离时一般是胶层的本体破坏,胶层不能完成机械功的传递,所以镀铝层不会转移。

聚氨酯粘合剂固化后,如果胶层与镀铝层间的结合力大于镀铝层与基材间的吸附力,就会在用剥离实验机时出现镀铝层转移的现象。

熟化温度的影响

复合软包装材料加工中所用的各种塑料薄膜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都会发生某种程度的收缩,在一般情况下,熟化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薄膜产生的收缩就越大,而且,不同的薄膜在同一温度条件下的收缩率是不一样的,因此,高温熟化易造成复合薄膜层间较大的应力。

如果加工镀铝薄膜复合膜所用的各种题材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而且是比较小的热收缩率,那么,即使熟化温度比较高(例如60度)也不容易发生镀铝转移的问题。

如果对基材的热收缩率状况不了解或不加控制的话,就应尽量低温熟化。以减少复合薄膜层间的热应力。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不控制基材的热收缩率,即使采用了低温熟化工艺,也会在完成制袋加工工序后,在制袋成品上出现“热封边处局部镀铝转移”的问题。

BOPP//VMCPP、BOPET/   /VM-CPP两种结构相比,BOPET/   /VM、CPP镀铝更加容易转移的一个主要原因:CPP膜的热收缩率明显大于PET薄膜。

表1是BOPP、BOPET薄膜的相关国家标准中关于热收缩率的要求。

应力的影响

薄膜复合时张力不平衡所造成的机械应力和熟化时薄膜热收缩率不同而造成的热应力,使镀铝层容易发生转移。

在三层镀铝膜结构中,热封层薄膜的机械收缩与热收缩所造成的应力是镀铝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如复合PET//VMPET//PE结构,将PET//VMPET复合并熟化后,镀铝层一般不转移、且剥离强度好;再复合较厚的PE,镀铝层就非常容易转移且剥离强度低。

表2是PET//VMPET两层复合膜测试剥离强度的数据,分两种情况:1、PET//VMPET两层膜复合、熟化后检测;2、同一卷两层复合膜的一部分复合70uCPP,熟化后剥去CPP再检查。

从表2 数据看,复合 CPP后并没有使镀铝地附着力明显下降,或者说内层膜的效应力没有直接降低镀铝的附着力。(从剥离后镀铝的情况看,不同的剥离角度下,作用在镀铝层与基材界面上的力是不同的,于是出现了镀铝转移和镀铝分层的不同现象。)

再看看用同一卷PET//VMPET//CPP70三层复合膜检测PET与VMPET间的剥离数据见表3.

两种测试方法的区别是剥离角度的不同。内层较厚的三层结构剥离时,由于薄膜挺度增大,不易形成T型剥离。

从两层复合膜PET//VMPET剥离检测中可以得出,复合内层膜并没有明显降低镀铝层基材的附着力。那么不控制剥离角度时,检测到的数据低的愿意可以这样解释:镀铝转移时的剥离力是由电子拉力试验机的拉力和复合膜内应力共同形成的,拉力机显示的剥离力知识镀铝转移剥离力的一部分,小于镀铝的实际附着力。而关于T型剥离时数据较大的推测是:在这种剥离角度下,可能消除了应力的影响。

总之,镀铝转移不是单一条件造成的,十几个因素共同作用形成。要增强镀铝复合膜的镀铝剥离强度,除增强镀本身的附着力外,就要尽量减小各种应力的产生。减小应力从胶黏剂、薄膜、张力控制、设备、熟化条件各方面考虑,包括检测方法。(如在薄膜放卷张力这个方面涉及到薄膜自身状态、张力控制精度、放卷局里及放台到复合之间导辊的支撑等。)

要得到好的镀铝复合强度,镀铝复合膜熟化完成后的理想状态是:镀铝复合膜应出在完全无内应力的状态(包括胶层和各层哦)。在这种情况下检测剥离,如剥离时是镀铝层与镀铝基材分开,检测到剥离力才是镀铝层的附着力。

普通镀铝膜复合的产品,也有不转移的,可以归结为:在一定的角度下剥离时,存在一个更容易破坏的界面或本体,如油墨转移、薄膜撕裂等。

表1

标准名称 收缩率 检测条件
GB/T10003-1996普通型

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

GB/T16958-2008包装用

双向拉伸聚酯薄膜

纵向≤5%

横向≤4%

纵向≤3%

横向≤3%

平置于(120±3)℃烘箱中不锈钢板上,2min,150±3℃,30min

表2

剥离角度 PET180° VMPET180° T型
两层复合膜 横向 1.19,1.51 0.83,1.27 1.0,1.26
三层复合膜剥去内层后 横向 1.52 1.29 1.2
剥离后镀铝情况 镀铝全部转移 镀铝层分层PET上铝层薄 镀铝层分层VMPET上铝层薄

表3

剥离角度 数值 平均值
不控制

示意图

纵向 0.33 0.03 0.48 0.28
横向 0.01 0.02 0.02
T型 纵向 1.13 2.26 1.66 1.68
横向 2.05 2.29 2.17
分类: 文献
  1.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评论.